2022對防水企業來說是挑戰與機遇并存的一年,2023防水人將乘勢而上,再創輝煌!
專心 專注 專業
很多曾經的大牌走著走著就不見了,很大原因也是走著走著就不專心、專注、專業了。在很多人看來,做一瓶水太簡單了。但在農夫山泉董事長鐘睒睒看來,他們賣的不是水,而是對水的專業研究,所以直到今天,農夫山泉還是水的學生,還在認真研究水。所以,掌握核心,贏得主動,需要專心、專注、專業,成為專家。
品質是基礎 但品牌不是品質
品質是基礎,但品質不只是質量的參數和指標,否則,海爾也不會成為白色家電世界第一品牌。持續的品牌文化情感共鳴,也是人們愛上海爾的原因。
喬布斯說,蘋果之所以能與人們產生共鳴,是因為蘋果的創新中深藏著一種人文精神。要成為離用戶最近的品牌,不僅要拉近物理距離,心也要更近。人們對美的追求,對愉悅的追求、對自我意義的追求,這些更深層的才是更需要關注的長期賽道。
長跑 長跑 長跑
2022年6月,比亞迪市值突破萬億,超越通用、大眾,成為中國第一、全球第三大市值汽車企業;2022年前10個月,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139萬輛,全球第一……專心、專注乘以時間才是專業,足夠專業才談得上掌握核心。在掌握產業核心贏得發展主動權這件事上,長跑從來不是一個選項,而是沒有其他選擇:唯有長期積累,才有可能成功。
找到自己的支點與飛輪
阿基米德說,給他一個支點就能撬動地球。飛輪效應強調,面對一個巨輪,一開始要用很大力氣去轉動,但每一圈力氣都不會白費,一旦跨過臨界點,飛輪就會越轉越快。大競爭時代,創造差異化價值與優勢就是企業掌握核心的支點與飛輪。為了這個點,你可以顛覆性創新,也可以改良式創新,但總而言之——要更不同、更好以及更被需要一點。
錨準支點 持續轉動飛輪
比亞迪用幾十年攻電池技術、電控技術并登峰造極;福耀用幾十年把玻璃做世界極致;華為用幾十年登上世界通訊技術的珠穆朗瑪……長期主義不只是做得長活得長,而是對準自己的支點和飛輪持續沖鋒:讓每一天都在過去的優勢點上前進,并將自己的優勢點越拉越高。
不賺快錢
不賺快錢,不追風口,甚至不求快,主動慢一點,是成就卓越者的共同點。慢下來,是為了做得更好;做到更好,往往也回報更大。做產品,速度靠后,品質第一。做企業,也一樣。一位海外華人大企業家曾告誡:成功要從容不迫。真正基業長青并不斷引領改變的企業,往往都是從容不迫的成功者。如果一個行業需要爭分奪秒、披星戴月、只爭朝夕與時間賽跑,這個行業肯定是不可為的。
利他 多贏
沒有共贏是不可持續的。企業自己不盈利,最終也會傷害消費者利益。老是掙不著錢,拍著胸脯說服務很好,如果我是消費者,我肯定會想,你再服務兩年,沒錢了,還能繼續服務好嗎?今天的世界,是分工合作的世界。無論傳統產業,還是核心高科技,大家都是聰明人,都會將心比心,保證伙伴的利益,也就是保證自己的利益。
突破高端 方可長遠
高端不突破,中低端也是守不住的。包括比亞迪,這幾年越來越被看好,很大一個原因也是,它在高端市場的突破。高端不一定就是高價,而是領先的能力,是產品服務的高水準,是獲得主流消費人群的信任與選擇。某種程度說,只有走向并站穩高端,才算是掌握核心與主動。
夯實底座與基礎
對企業來說,人才、組織、管理、技術,伙伴關系,乃至資本的應用等等綜合實力都要過得硬。綜合實力是企業發展的底座,這個底座夠厚夠扎實,支點與飛輪才更強。包括高端市場的突破,也一定是底座之上的厚積薄發。所以,把某件事做到極致的前提,是要做好基本功,做好每一件事。一旦這個底座扎實,并讓飛輪轉起來,將爆發出超人的力量。
大道至簡 把簡單做出力量
管理得好的工廠,總是單調乏味,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件發生。”美團創始人王興曾有一個總結:從商業歷史來看,絕大多數公司的失敗不在于沒掌握高難度動作,而是基本功出了問題。任正非則說得更簡單:把自己的豆腐磨好。對企業來說,最簡單的成功之道,莫過于回歸用戶,打造偉大產品,贏得用戶的信賴與選擇。